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深刻把握“十五五”交旅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征

2025-9-12

随着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,大众旅游需求的持续释放,交旅融合发展呈现系列趋势特征。深刻把握这些趋势特征,对于推动“十五五”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旅游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

一、业态发展从“供给主导”向“需求定义”转变。大众消费已从过去满足刚性需求的“普适性”消费,逐渐向需求多样、品质更高的“个性化”消费转变,带来出行和旅游市场的分层化,推动产业形态变革、产品创新和价值创造。随着总量约2.45亿人、每年2000余万人的“60后”步入退休潮,这意味着规模巨大、预算充足、时间充裕的新群体进入旅游和出行市场,为邮轮、游船、高铁、房车、自驾、康养、旅居等银发经济业态创新带来更多可能。规模的扩张和需求的升级重构业态发展逻辑,既为交通旅游共生共荣、深度融合提供丰厚的土壤,也驱动两大业态保持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的良性发展态势。

二、资源配置从传统景区“中心集聚”向全域空间“多点开花”转变。消费需求的变革,带来交通、旅游空间格局的重构,进而影响着设施、服务等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和范围。在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下,游客尤其年轻群体有了追求差异化体验的物理基础,不再满足于传统高等级景区与核心城市的集中消费,转而流向次级城镇、县域及乡村扩散,将城、镇、乡一并纳入同一消费生态系统。这不仅缓解了传统旅游热点地区的压力,客观上促进了区域发展机会的再平衡,也推动资源配置突破以往“直达中心、快速集散”的模式,更加立足更广阔空间的区域协调协同、城乡发展统筹等进行供给优化。

三、运营主体从线性价值链运营向多维生态化协同平台转变。传统业态如运输企业、旅行社、景区等仍发挥作用,但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,金融资本、产业集团等打造的跨界平台企业逐渐成为关键推动力。交通、旅游、文化、体育等业态深度互融,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边界日趋模糊。以“行”为例,不再仅是位移服务,而成为体验本身:交通线路通过景观化改造与服务嵌入,实现“路景一体”;运输工具如主题航班、旅游专列变为体验场所;服务区、枢纽站升级为文商旅体复合功能的消费中心。这一转变不仅拓展了产业链维度,也重构了产业价值网络,体现出新时期交旅融合从设施连接迈向价值共生的演进趋势。

四、治理模式从单一行业管理向需求驱动的全域系统治理转变。随着游客深入城乡生活空间,对实时交通状况、设施便利性、服务响应效率等需求显著提升,公共服务质量成为影响游客体验和目的地竞争力的核心要素。各地政府面对这一转变,突破行业管理“各管一摊”理念,牵头加强美食、时尚、艺术、体育、研学、夜间等旅游细分领域的政策设计与资源导入,推动交通、文旅、体育、卫生、应急等加强信息共享、资源整合,合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。在这一过程中,大量跨行业资源被有效引入交旅融合生态,丰富了产品供给,实现了从“单一管理”到“系统治理”、从“行业主导”到“需求驱动”的治理模式转型。

当综合交通网络深度融入文旅基因序列,其价值已超越传统运输功能范畴。交旅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、支撑区域协同发展的主动脉、促进文化互鉴的会客厅、塑造地域形象的金名片。“十五五”是建设交通强国、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,必须把握好交旅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征,明确主攻方向,乘势而上实现高质量发展,打造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、幸福产业,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。(来源:中国水运网)



>> 返 回 <<